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应该算作是书摘了,大概有一万两千字。文中共提到52种思维偏误,很多都是日常生活常见的,应该经常拿出来读读自省。不过有些情况,像作者所说,需要感性的判断;但是,需要理性思考的时候,书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帮你迅速摆脱个人情感的困扰。
需要注意的——同时也是本书后记提到的——三点有:
第一,本书中罗列的思维错误的清单并不完整。
第二,这里谈论的不是病理学毛病。尽管存在这些思维错误,我们仍然可以自如地应付日常生活。一名犯了思维错误让10亿欧元付诸东流的首席执行官不存在被送进一家医院的危险。没有什么保健措施,甚至没有一种药物能让他克服这一错误。
第三,大多数思维错误是有相互联系的。你不该感到意外,因为大脑里的一切都是网状分布的。神经元的投射是从一个脑区传往另一个脑区的。没有一个脑区是独立存在的。
1、幸存偏误——为什么你该去逛逛墓地
幸存偏误里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、看不到失败,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,不了解现实的你对成功抱有一种幻想,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。
媒体没兴趣去刨挖失败者的墓地,这事也不归他们负责。这意味着要想缓解幸存偏误,你就得了解这些。
如果你本身就是“幸存者”的一分子,幸存偏误就非常麻烦了。哪怕你的成功纯属偶然,你也会发现你与其他成功者的共同点,并将它们诠释为“成功因素”。不过在逛失败者(人员、公司等)的墓地时你会发现,这些人经常也运用了他们以为的“成功因素”。
幸存偏误意味着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。解决办法,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、投资和事业的墓地。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,但对你是有好处的。
2、游泳选手身材错觉——哈佛是好大学还是烂大学?我们不清楚
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,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。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挥标准,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。
因此这又是游泳选手身材错觉:将选择标准与结果搞混淆了。
3、过度自信效应——你为什么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
过度自信不是受到了激励,而是自然单纯、生而有之的。
(1)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。(2)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——女人较少高估自己。(3)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效应的影响,就连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一一只不过高佑的幅度要少些罢了。
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,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。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,作最坏的打算。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,更现实些地判断形势。
4、从众心理——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,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
从众心理(有时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溜)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,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。换言之,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,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一一这当然是荒谬的。
从众心理是仅次于股市泡沫和股市恐慌的恶魔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我们过去的进化过程证明了这一行为是生存良策。
广告会有计划地充分利用我们拥有从众心理的弱点。当消费者的选择漫无头绪时(汽车品牌、洗涤剂、美容产品等的数量多得无法全面掌握,它们都没有明显的优缺点),在“你我”这样的人们出现的地方,它最有效。
5、纠缠于沉没成本——你为什么应该忽视过去
每个决定,不管是私人的还是业务上的,始终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的。我们的设想,有可能兑现,也有可能落空。任何时候我们都可能离开选取的小道,并承担后果,比如中断项目。这种不确定情形下的权衡是理性行为。然而,在我们已经投入特别多的时间、金钱、能量、爱等因素之后,沉没成本令人难以放手、难以蒋怀。于是已经投资的钱就成了继续做下去的理由,即使客观来看坚持下去毫无意义。
为什么会有这种荒谬行为呢?因为人类想努力表现得坚韧,坚韧是我们发出的可信信号。我们害怕矛盾。如果我们决定中断一个项目,我们就在制造矛盾:承认从前的想法与今天不同。继续执行个无意义的项目是在推迟这一疼痛认识。那样我们就显得更坚韧。
协和式飞机是一个亏本的国有项目的典型例子。即使英、法两个合作伙伴早就认识到了,永远别指望超音速飞机的运营,他们还是继续投入巨资一一只为了保住国家的脸面。放弃就等于投降。因此纠缠于沉没成本经常也被叫作协和式飞机效应。
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。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,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。
继续阅读 →